唐古拉山北麓,地处海拔4800米的安多县城北郊有一座名叫拉日的山,山上到处是高低错落的石灰岩残柱,有的形如塔状,有的形如锥丘。岩柱高度一般在20~40米之间,最高的可达60米以上。许多石灰岩柱体带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和穿洞,从个别洞穴中还可以找到残余的石钟乳或石笋。这座山被当地牧民奉为神山,被视为旅游探险及攀岩的好去处,而科考工作者则证实:该地区曾有过桂林山水般的秀美风景。
这类景观属晚第三纪(距今大约2500万~300万年间)岩溶地貌的残留。经过约300万年的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寒冻风化,形成于万第三纪的大部分岩溶地貌的裸露部分已经不复存在,而部分地下的覆盖型岩溶地貌则经后期第四季抬升、剥蚀而出露,构成了当前高原上的残留岩溶景观。
在西藏,那曲的安多县和纳木错湖畔,拉萨市的西郊,日喀则的定日新县城和老县城附近,阿里的日土县格林山,昌都的芒康县附近等地,都分布着残留的溶岩地貌。
分布在扎囊、隆子、当雄、昌都、类乌齐、比如等县境内的岩溶溶洞,特点不一,无洞不齐,各呈奇异景色,以往被信教僧俗视为天成胜境,而今已被作为旅游资源。
位于“藏北江南”比如县与巴青县交界处的梅木溶洞,溶洞洞口在半山腰,洞洞相套,幽深莫测。地处昌都县穷卡乡境内海拔5400米的山顶部的古普溶洞,洞深曲折,绵延近10千米;溶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洞外有五颜六色的彩石。类乌齐县的玛查拉溶洞,玲珑剔透,绚丽多姿。藏北纳木错畔的扎西半岛上,有溶洞、石林、天生桥等岩溶地貌景观。
山南地区扎囊锡县城雅鲁藏布江北岸扎羊宗山上的扎羊宗溶洞,更是远近闻名。溶洞有三个朝南的洞口,其中两洞相通,最大一洞约深13米,宽11米,高约15米,面阔100平方米。洞内曾涉佛堂和经堂,并有精美壁画。现有新修佛堂一间。大洞西面峭壁上的洞传为莲花生修行洞,有一通道与打动相连。再往西数10米处是第三洞,洞深约55米。溶洞中有钟乳石,形态各异,叩之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