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西藏人民不可或缺的日常食品。據統計,西藏的年人均茶葉消費量達15公斤左右,為全國各省區之首。藏族人愛飲茶,有喝清茶的、喝奶茶的,也有喝酥油茶的,名目繁多,但喝的最多的還是酥油茶。
所謂酥油,就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勺攪拌後倒入竹筒內,帶其冷卻後凝結在表面的那一層脂肪。至於茶葉,一般選用緊壓茶類中的普洱茶、金尖等。
關於酥油茶的來歷,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文成公主進藏時帶了很多陪嫁,因為她特別喜歡喝茶,所以帶了許多名茶來到西藏。剛入藏的時候,她對這裡寒冷的氣候也很不適應,尤其是藏族人以肉食為主,她更難以接受,而且對牛羊奶的氣味也很不習慣。為此,她常常眉頭緊鎖、茶飯不思。為了讓逐漸適應這種生活,文成公主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早餐時先喝半杯奶,再喝半杯茶,這樣就會感覺舒服一些。後來為了方便,她乾脆將茶和奶放在一塊喝,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喝茶時加奶和糖的習慣,這就是奶茶的最初來歷。
由於地位的關係,文成公主的做法很快引起宮中群臣的效仿。在日常生活中,她也常常用奶茶賞賜大臣、款待親朋。很快,從宮廷到藏族居住區,人們紛紛開始學著飲奶茶。而且,在長期的飲茶體驗中,藏族群眾逐漸體會到飲茶的種種妙處:不僅可以醒腦提神,還能去除油膩。後來,人們還在煮茶時加入松子、酥油,並根據個人喜好加糖或鹽巴,由此成為我們現在所喝的酥油茶。
預約西藏旅遊,買一送一▶▶
酥油茶的加工方法比較講究,一般是先用鍋把水煮沸,然後用刀子把緊壓茶搗碎,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時左右,待茶汁煮出後濾去茶葉,把茶汁裝進長圓柱形的打茶筒內。與此同時,另一口鍋裡開始煮牛奶,一直煮到表面凝結出一層酥油後倒入盛有茶湯的打茶筒內,同時放入事先炒熟與舂碎的花生米、核桃仁、鹽巴或糖以及雞蛋,在蓋上打茶筒,用手把住直立茶筒中能上下移動的長棒,不斷地使勁兒上下舂打,讓酥油成為霧狀。當筒裡的聲音由原來的“咣當、咣當”聲變成“嚓吚、嚓吚”聲時,就說明茶和酥油、鹽、糖等已混為一體,酥油茶打好了,可以倒出來趁熱飲用了。
由於酥油茶是一種以普洱緊壓茶為主料的、多種原料混合而成的液體,因此滋味比較豐富,喝起來澀中帶苦、咸裡透香,不僅可以暖身,還能增加抗寒力,加上風格比較獨特,從而成為藏族同胞款待客人的一種禮茶。
在西藏地區,喝酥油茶非常講究禮節,只要賓客到來,主婦都會立即奉上“糌粑”,然後遞上一隻茶杯,很有禮貌地按輩分和大小先後長幼地為賓客一一倒上酥油茶,再熱情地邀請大家用茶。客人通常每喝上一碗茶,都要留下一些,這通常被看作對主婦精妙打茶手藝的讚許。主婦這時會再來斟滿,如此這般二三巡後,客人若把剩下的少許茶湯潑在地上,就表示已喝飽,主婦也就不再勸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