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秦漢三國時期的西藏
在漫長的小邦時期,各個小邦之間經過長期爭戰和兼併,於公元4世紀左右(即中原的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三個勢力較大的部落聯盟,分別是像雄、吐蕃和蘇毘。這三個部落聯盟經過不斷的征戰,兼併了附近的不少小邦,逐漸形成和發展成為大的部落聯盟。
在這三個部落聯盟中,形成年代最早、歷史最悠久的象雄。在小邦時代,著名的“十二小邦”中就出現了象雄,後來它以原來的象雄小邦為基礎,不斷兼併和征服周邊的其他小邦,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部落聯盟。象雄最初的地域非常廣闊,包括今天西藏的大部分地區,也包括後來吐蕃部落的一些地區。後來吐蕃部落興起,這些地區逐漸被它統治,象雄的疆域才慢慢縮小。
當時,象雄分為阿里、拉達克等地的象雄、衛藏等地的中像雄和多康等地的外象雄三個部分。後來,象雄開始逐漸從早期的鬆散部落聯盟向統一的國家過渡,並出現了象雄王室和象雄十八王。十八王代表了彼此不相統屬的十八個部落,全歸象雄王室掌管。後來象雄王室又統一了十八王,還專建都於瓊隆銀城,即今天阿里扎達縣境內的瓊隆。在吐蕃和蘇毘兩大部落聯盟還沒有崛起之前,古老的象雄曾一度擁有以西藏北部和西部為中心的遼闊疆域,並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當時它不僅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文字——象雄文,而且是西藏傳統土著宗教——苯教的發源地。因此,象雄可以說是自小邦時代之後西藏高原產生的最早的文明中心。歷史證明,象雄所產生的高度文明,尤其是宗教與文化,對後來的吐蕃和蘇毘兩大部落聯盟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吐蕃是雅隆部落通常的稱呼,是繼象雄之後再雅隆地區(西藏南部)形成的一個部落聯盟。早在雅隆部落以前,雅隆地區就已經存在六個小部落,但是他們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首領。到公元前350年的聶赤贊普(贊普即國王,聶赤意為脖頸的寶座,藏文史籍記載的吐蕃第一代贊普,被尊為“聖神贊普鶻提悉補野”)統治時期,六部落開始形成聯盟,聶赤贊普成為雅隆吐蕃部落聯盟的第一代首領。
隨後,聶赤贊普開始擴大自己的領地,通過戰爭把所有小邦收歸己有,並建造了雍布拉崗堡,還在雅隆地區建造了第一座苯教寺院——雍仲拉孜寺。聶赤贊普之子木赤贊普繼承父親的王位後也篤信苯教,到第七代傳人止貢贊普時,苯教的勢力已經在雅隆地區獲得很大的發展,本教徒拉本和古辛等人擁有了相當大的權力。為了鞏固自己的王權,止貢贊普決心消滅苯教。他曾親自下令:“在這塊土地上,容不下我和你的苯權,把本教徒全部驅逐出去。”著名的意大利籍藏族學者南誇諾布認為,止貢贊普滅苯主要是攝於吐蕃的苯教徒及作為其後台的象雄王室的威脅。由此可見,當時的象雄是雅隆部落的一個強勁對手。
此後不久,止貢贊普被手下的羅昂達孜殺害,羅昂達孜又被止貢贊普的兩位忠臣設計毒死,雅隆部落陷入了內亂。經過十餘年的鬥爭,止貢贊普的兒子恰赤贊普重新恢復了對雅隆部落的統治。恰赤贊普後又經過了中累六王——阿雪勒、德雪勒、提雪勒、古茹勒、伸謝勒;地德八王——薩南僧德、德楚南雄、塞諾南德、塞諾布德、德諾南、德諾布、德結布、德珍贊;下贊三王——結多日隆贊、赤贊南、拉托托日寧協、赤寧松贊、仲寧德烏等;才將王位傳到達日寧塞。這時的吐蕃經過漫長的歲月,在經濟上和軍事上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並逐漸成為以雅隆河谷為中心的強大部落聯盟。
蘇毘部落聯盟位於雅隆部落以北,即唐古拉山一帶,早期“十二小邦”中的“亞松”小邦,就是蘇毘部落的前身。公元前4世紀,蘇毘還曾被象雄統治過,之後開始成為獨立的部落。
當時與蘇毘相鄰的雅隆部落非常的強大,聶赤贊普曾令蔡木田吉木嘉征服了蘇毘的部分領土。蘇毘最初的活動地域是襄曲河流域(現在的青海玉樹一帶),後來逐漸轉移到幾曲河(也就是現在的拉薩河)流域。此後,蘇毘王赤邦蘇開始以拉薩本部的彭波為中心建立自己的統治,還乘拉薩河下游一帶達甲吾發生內訌的良機,派人馬將他們一一征服。此後,蘇毘的疆域得到很大拓展,並出現空前統一,成為統治雅魯藏布江和彭波地區一支強大的部落聯盟。